自从顾年来到这个家,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他身上,原身却被忽视,甚至,家人们看他的眼神都变了。
虽说当年抱错这事,责任全在于那位恶毒前女友,原身作为一个孩子,也是被这个毒计连累得与亲生父母失散,本质上算是无辜的,不应该迁怒于他。
然而,理智上知道不应该迁怒到原身身上,但所有人的心都是肉长的,没人能保持绝对的理智。
说到底,原身身为假少爷,这么多年来到底是代替真少爷顾年,享受了这么长时间的好日子,他在家当小皇帝的时候,顾年却被人贩子贩卖,在多个买方家庭中辗转,若非他还算有些运气,被一位好心的道长遇上,成了道长的徒弟,恐怕这样的生活还要继续,甚至更加悲惨。
人贩子以及加助拐卖犯罪行为嚣张气焰的买方家庭们,可不会对这些可怜孩子们仁慈。
原身和顾年的童年生活一对比,差距实在是太过强烈,这让顾家人怎么还能用原来的态度和目光看待原身?
看来过去这么多年与原身相处出来的感情份上,一家人愿意把原身留下,还把他收为养子,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大的程度。
至于更多的,譬如继续以原来的态度对待原身,原谅他们实在是无法做到。
自身在家中处境的巨大变化,让当了这么多年小祖宗的原身一时半会儿怎么能全盘接受?
除了在家里,原身在学校,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。
原先因为顾家的地位而处处都捧着原身的跟班们,在真假少爷事件后,竟然都敢反过来羞辱欺负他了!
原身头一次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恶意,而这些,都是因为顾年的出现!
原身自小就被家里宠着长大,本身就是个霸道的性子,他将这一切都怪到顾年的头上,并且开始试图报复对方。
原身作为一个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,能采取的所谓报复顾年的手段很幼稚很拙劣,譬如撕毁对方已经完成的作业本、嘲笑对方是乡下来的土包子、故意炫耀对方没有的玩具和压岁钱,等等。
不太聪明的原身自以为他的这些手段能成功报复顾年,能让对方感到不爽和痛苦,甚至主动提出要离开顾家,把爸爸妈妈还给他,可是,现实却并没有像原身期盼的那样发展。
顾年虽然也同样还是个孩子,但是他的性子却格外地稳重成熟,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小大人,他成天只想着学习和修炼,期望能成为一名让师傅感到骄傲的玄学大师,惩恶扬善,其他事很难干扰到他。
因此,原身这些故意报复顾年的拙劣手段,根本没能达成目的,顾年并没有因为这些小事感到不开心甚至是痛苦,只觉得有些呱噪。
至于原身最终设想的让顾年主动提出离开顾家的心愿,那就更加不可能达成。